管状腺瘤的治疗你好!胃管状腺瘤严重吗?管状腺瘤属于息肉等良性肿瘤,建议内镜下切除。一般手术都是微创的,可以在门诊治疗,管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混合腺瘤,因为它具有极高的癌变率,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可达80%以上,胃息肉手术大吗?但是,如果胃息肉的性质是腺瘤性息肉,不管是不是绒毛状腺瘤,胃息肉一定要手术吗?胃息肉是否需要手术,主要看它的性质。
1、肠息肉能治好吗,只能每年做肠镜吗?
肠息肉是指从黏膜表面突入肠腔的一种隆起性病变。通俗地说,就是肠道上有一些肉疙瘩。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、错构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。不同类型的息肉有不同的预后和治疗方法。息肉可分为有蒂型、无蒂型、宽基型、扁平型等。数量上有两种:单个和多个。在临床工作中,我们通常根据肠息肉的大小、数量、并发症、病理性质来决定治疗方法:①小息肉通常在肠镜下取出,送病理检查;②对于宽基或巨大息肉,应采用有条件的双内镜(内镜和腹腔镜)进行息肉切除术,术后送病理检查,并注意标本边缘是否有癌组织浸润。③炎症性息肉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肠道疾病,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。增生性息肉病症状不明显,不需要特殊治疗。
2、关于胃息肉,这是一篇最全面的科普
1。年龄越大,患胃息肉的概率越大。一般来说,胃息肉的发生与年龄有明显的关系,随着年龄的增长,胃息肉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。40岁以上的人更容易得胃息肉。但不同类型的胃息肉在不同年龄的发病率可能略有不同。2.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:从胃息肉患者的整体性别差异来看,胃息肉患者在女性中仍高于男性。有研究表明,女性的患病率约为66%,而男性仅为35%。
3.家族遗传:许多研究证实,胃息肉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,胃息肉的癌变也与基因表达异常有关。所以有些人的胃息肉生长概率天生就比其他人高。4.幽门螺杆菌感染: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。可以说在几乎很多胃病的病因中都可以看到,胃息肉也是注定的。
3、胃息肉手术大吗?要不要切开腹部
一般胃息肉手术不大,可以做胃镜,不需要切腹,但是手术容易复发。术后15天服用西福新,可调节胃肠功能,减少停滞,明显减少肿瘤复发和息肉再生长。对于1.5cm以内的息肉,直接取下来消除就行了。胃息肉患者常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少,故常出现上腹部轻度疼痛不适、恶心、厌食、消化不良、消瘦、腹泻等症状。
3.检查胃息肉的检查。有钡餐照片和纤维胃镜确定位置,了解息肉的体积、数量、糜烂、出血情况。纤维胃镜检查是主要方法。一旦确诊,就要通过活检和病理进行治疗和诊断。建议:首先要做胃镜检查,确定息肉的位置和数量。2、内镜下息肉切除,活检送病理。3、除癌前病变(如不典型增生等)外。),可以继续定期观察复查胃镜。4、如果有息肉引起的炎症、出血、溃疡,内科对症治疗。
4、腺瘤性息肉?
1、增生性息肉这类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%~90%,是由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病变,而不是真正的肿瘤。息肉很小,一般直径小于1.5cm,圆形或橄榄形,有蒂或无柄,表面光滑,可伴有糜烂。组织学上可见增生。1.肥大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%~90%。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,不是真正的肿瘤。息肉很小,一般直径小于1.5cm,圆形或橄榄形,有蒂或无柄,表面光滑,可伴有糜烂。
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样转化,导致恶变,但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%~2%。2.腺瘤性息肉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,约占胃息肉的10%~25%。一般体积较大,球形或半球形,多数无柄,表面光滑,少数扁平、条状或分叶状。组织学上主要由浅表上皮、凹陷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。上皮分化不成熟,核分裂像常见,可分为管状、绒毛状和混合型腺瘤,常伴有明显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。
5、胃息肉必须手术吗
胃里的息肉是否需要手术主要看它的性质。如果是腺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、炎症性息肉,属于绝对良性息肉,没有癌变风险,不需要手术,除非息肉生长直径大于1 cm,影响胃的功能。这时候就需要在内窥镜下做微创治疗和切除。但如果胃息肉的性质是腺瘤,无论是绒毛状腺瘤、管状腺瘤还是管状绒毛状混合腺瘤,由于其癌变率极高,尤其是绒毛状腺瘤,癌变率可达80%以上。
6、胃管状腺瘤严重吗?如何治疗?
目前这个问题不是很大,需要积极治疗。管状腺瘤是最常见的结直肠腺瘤类型,也称为腺瘤性息肉。目前还不是很大,但是要特别注意。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息肉容易恶变。如果肿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多形性和间质浸润,称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。建议定期复查,积极治疗。
7、管状腺瘤的治疗方法
你好!管状腺瘤属于息肉等良性肿瘤,建议内镜下切除。一般手术都是微创的,可以在门诊治疗,一般临床上管状腺瘤首选内镜切除,圈套电切术也可行。这种方法损伤相对小,反应轻,效果好,在治疗过程中,建议配合人参皂苷Rh2(救命因子)使用,可以巩固疗效。含量高达16.2%的人参皂苷Rh2产品更有效。